联系电话:4001-123-136 020-83498182
联系邮箱:zxj@ictgold.com
云计算 · 网络 · 金牌服务
35年前
比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更好用的操作系统面世
它就是——日本TRON操作系统
日本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
35年前,当时的个人PC只能运行Dos系统,过高的门槛一直制约着个人PC的市场化普及。据一位用过Dos系统的用户介绍:在MS-DOS的时代,电脑的每一个操作都必须下指令。现在一个滑鼠动作能完成的事情,在当时要打好几个英文指令单词才能达到。
DOS系统的计算机
于是,看到DOS如此难用的日本东京大学助教坂村健,在1982年就靠着对“计算机可以更好用”的热忱,独自写出了一份三百页、名为“TRON”的PC系统规格书。
坂村键先生是日本IT业界知名学者。也是日本政府的IT智囊团成员。世界著名的TRON计算机系统结构就是最早由坂村先生研究创立的。坂村先生在TRON计算机系统理论基础上,一直致力于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技术的研究。
1984年,坂村在东京的一场微电脑应用国际会议上,第一次对世人宣读了“TRON”系统。据国外的媒体报道,当时有来自全球的150多位专家,共同见证了日本“TRON”系统的未来可能性。
当时坂村对TRON系统的理念是:“基本软体(basic computer software),就是软体的平台,是资讯化社会的基础,就该如水与空气一般。”
而这一理念,比起美国比尔盖茨推动的窗口系统要更加得到国际技术机学者的认可。因为相对于windows和英特尔的封闭商业联盟,TRON系统和Linux操作系统类似,所有的"TRON"的源代码可以免费得到,所以无论是成本还是安全性以及实际的可建设性,TRON一旦成为计算机系统的世界标准,都会比比尔盖茨的windows的方案更好。
村在TRON上开放共赢的理念,震撼了当时全球的整个学术界和科技企业圈。并由此吸引了几家大型电机制造商跨界进入PC领域,与坂村一起开发TRON系统的个人PC 。
据国外的媒体记载:
1985年,NEC宣布了第一个基于ITRON / 86规范的ITRON系统。
TRON基础结构
其中,NEC因此放弃了当时早已斥资千万的软体计算机系统的开发计划,投入到了“TRON”开发。在研究人员持续的努力下,第一个"TRON"个人电脑试作机于1987年完成。
当时,windows的视窗系统也才刚诞生不久,图形操作介面还处于各家争鸣的阶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不过,那时的系统争鸣主要发生在美国,而日本因为在美国之外有了自己的国产操作系统,马上就抓住了美国媒体的目光,成为当年热门新闻。
▼想了解windows系统发展史
可点击以下图片即可查阅往期内容
TRON系统诞生的另一个背景是,80年代的日本,在芯片产业的地位上也已经全面领先美国。
日本的芯片产业,在高峰时期占据全球近80%的DRAM(俗称电脑内存)份额,硅谷的英特尔、AMD等科技创业公司在半导体存储领域,被日本人追着打,然后被反超,被驱离王座,半导体芯片领域(当时主要是半导体存储占据主流)成为日本企业后花园。
当时美国媒体对于日本芯片行业的报道
所以,面对日本在系统和芯片上的逐渐独立,看着渐渐脱离自己标准的日本操作系统产业正在失控式发展,美国的商业寡头和联邦政府最终还是坐不住了。
因为就在当年TRON失控前夜,美国软体业界律师哈威尔公开警告:“一旦TRON成为标准,日本资讯业将摆脱对美国软体工业的依附,美国再打入日本市场,将难如登天。”
来自美国超级301法案的问候
事实上,上世纪80年代,与日本正盛的现状完全相反的另一面是:美国的经济发展遇到了阻碍。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直在为自家的通货膨胀做斗争。
随着美元紧缩政策的执行,美元汇率开始飙升,于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资金开始集中在美国投资。美国市场出口下降和进口上升,贸易逆差增大。
虽然美国通过货币紧缩,控制住了通胀,但随着贸易逆差的增大,美国政府却也因此攒下了巨额赤字。
所以,为了减少赤字及逆差,美国又开始搞货币宽松政策,但由于利率下降,美元贬值后开始变得极为不稳定。
于是,随着美元危机爆发,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渐露头角,反日风潮也愈演愈烈,“Japan bashing”(痛击日本;、鞭打日本)成了美国人的高频词。
美国9位国会议员在白宫前抡起大锤
当众砸烂了一台TOSHIBA东芝收音机泄愤
「往期精彩推荐」
Featured Article
更多往期精彩可关注云网金服观阅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仅用于ICT知识分享,如有关于作品内容、 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于公众号后台联系我们删除。